学位授权点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矿业工程博(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

发布时间:2021-03-18浏览:

矿业工程博(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0年)

(撰写提纲如下,3000-5000字,格式同提纲)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等。

矿业工程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和自主学习能力,具备扎实的矿业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开发与工程设计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矿产资源领域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一流创新与领军人才。围绕煤与煤层气资源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新型非常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在自主研发系列实验装置基础上,形成了新型资源能源原位改性开采、复杂难采煤炭资源高回收率安全绿色开采、煤层气高效开采与矿井安全、煤及伴生矿产资源清洁加工与利用、智能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等学科方向。

学科拥有专任教师125人,博士学位114人,教授26人,副教授53人,博导17人,硕导55人。客座教授3名,分别是王安、康红普、袁亮院士。服务国家急需,区域和行业急需,坚持在承担国家战略任务中探索校企协同师资队伍创新素质培养,坚持在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中优化校企协同师资队伍培养布局,与国家行业协会、省属煤企开展“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与利用”理论与工程实践创新研究,设立企业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导师制,联合培育交叉复合型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推动行业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制订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并形成企业反馈机制,帮助师生打通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提升矿业学科水平,引导矿业工程领域研究生、本科生全面融入国家能源需求、山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能源革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功立业。聘请61人为硕士研究生企业教师,此外还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际知名高校引进刘清侠、李纯清、王善勇、薛生、王少彬、罗毅等百人特聘专家6人。

以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引导,瞄准行业国际前沿,目前,矿业学科6个科研创新团队,拥有14个教育部和省部级平台,2020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分别是山西省发改委批准的山西省生态矿业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煤基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及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准的山西省矿产资源清洁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新获批国家基金7项,3项面上,4项青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获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4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申报成功2020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太原理工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西澳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之间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

2020全年,纵向立项经费1214.15万元,进账经费1714.46万元;横向立项经费3008.11万元进账经费2576.07万元。专利权转让7项,经费30.1万元;专利实施许可3项,经费15万元。获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董宪姝)、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戚庭野)。

二、2020年建设取得的成绩

制度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导师评聘、师德师风、导师指导等)、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学术训练、学术交流、论文质量、学风建设等)、管理服务、研究生就业发展、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对学院研究生专业课上课的时间、地点进行了统一安排,同时对博、硕士研究生的开题、中期、预答辩、答辩等培养过程环节加强了管理,严格把关硕博士论文的写作规范。编制并发布了“矿业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调剂信息”微信平台。对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调剂情况进行了宣传;同时多次与研究生院及兄弟学院、其他高校进行沟通,确保学院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顺利完成了学科2020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任务。增列博导1名,硕导8名,招收博士研究生20名。首次尝试将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其他985211兄弟院校进行外审,论文质量及师生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组织了2020届研究生答辩工作,共有122+12名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11+5名取得博士学位,16名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注重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申报,2020年共获批: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知识产权局)1项,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4项,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0项;校级研究生导师团队10个,获校、省、煤炭协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12篇。组织了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学院2021年共推免硕士研究生53名(一般类推免生30名,科技创新类23名)。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要求,推荐4名研究生申报《智能与绿色矿业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全部获批。

董宪姝教授牵头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院与上海宽泛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与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商汤&宽泛科技进行了合作交流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教材,特别是国家级规划教材数量明显偏少;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建设进展缓慢。

2、专利转化数量少,专利实施许可转让经费低。

3、国家级大项目,超千万的横向项目没有,国家基金获批数量少,缺乏国家级平台,国家奖多年出现空缺。

4、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建议学校设立或允许课题组设立访问学者职位,大力引进海外中-短期合同制访问学者,切实促进科研工作国际化、科研人员国际化,并高效、经济地实现在职科研人员国际化。

5、生源质量较差。矿业类艰苦专业,学生招生条件给予政策倾斜,出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政策。

6、建设经费不足。学校批拨经费用于邀请外国专家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线下或线上)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国际化授课能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学校批拨经费,用于邀请国际知名教授针对青年教师,开设全英文国际课程授课技能提升短期培训,快速提升教学国际化水平。

7、平台建设较为缓慢。定期给予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经费支持。

四、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计划

1、优化矿业学科布局,建设有明显特色的学科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能源革命形势,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将占主导地位,为加快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进一步提高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对高校专业特别是地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在未来的培养体系设置中增设智能采矿;矿物加工工程将融入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智能化选矿、矿物加工新药剂、矿物加工学科前沿等课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未来的建设中力争充分发挥区域行业特色增设深部地下空间工程方向,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融入BIM技术基础、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智能化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培养服务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化人才

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

力争培育1项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柔性新引进省百人计划专家2-3名,引进青年博士10名,争取高层次人才1-2名,新增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团队和培育团队各1-2支,力争获批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增加国家基金的申报数量,将进一步凝练团队方向,争取大项目3-5项,力争将教育部原位改性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

3、大力推进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矿业学科中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增加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数量,提升教材的编写质量,加快推行慕课资源的建设进度,增加精品课程的数量,打造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编写行业规划教材5-6本,建设慕课4-5门。

4、加快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进一步推进学院国际化建设,完善国际化建设体制,加强国际化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从产业和行业发展角度实现“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走出国门,与世界一流大学、前沿学科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具体举措:

1)持续加强已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如西澳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圣彼得堡矿业大学海外实习、卧龙岗大学互访联培、阿尔伯塔大学联合科技攻关、西开普大学交流互培等;

2)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途径,申报国际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联合研究基地,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对标国际一流学科,如卧龙岗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科廷大学、澳联邦工业组织、圣彼得堡矿业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滑铁卢大学、莱奥本矿业大学等;

3)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促进教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开设短期研培训课程

4)持续推进海外引进年轻教师开展国际化教学的工作机制,鼓励年轻教师承担双语或全英文教学课程,促进教学国际化。